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电工电气正文

风电行业走弱 风企欲向外释放产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03 浏览次数:245
  产能过剩、利润下降,是2011年风电行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面对困境,“走出去”,成为众多风电企业应对的措施之一。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风电要将国内风机制造行业的产能,放到国际市场上考量。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释放,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将是国内市场的3倍—4倍,中国风机制造企业要放眼全球,参与国际竞争,做好“走出去”的准备。
  
  放眼国际市场
  
  从风电企业2011年第三季度报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利润正呈持续下滑趋势,代表高精尖技术的风电产业提前进入寒冬已成定局。
  
  以金风科技为例,2011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51.94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7.6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25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45.05%。三季报,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52%,净利润却下降59.8%,。
  
  除了利润下滑之外,风机制造业的产能已经达到2500万千瓦,仅华锐风电、金风科技、联合动力的产能就已经超过了1000万千瓦。产能过剩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风电企业更是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行业洗牌的危机。
  
  利润下滑、产能过剩等因素使快速崛起的风电产业在短时间内陷入了泥潭。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在连续几年实现翻番增长后,在2011年迎来了由迅猛增长向平稳增长的过渡,当前以及未来几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放缓的趋势基本上已成定局。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表示:由于国内市场饱,风机制造商走向海外是必然选择。
  
  “选择出海主要是因为企业已经发展到需要主动参与全球竞争的阶段。”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认为。
  
  “‘中国制造’的质量在欧美市场上仍受到一定的质疑。对于企业而言,关键是如何把产品质量提高。”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说。
  
  施鹏飞表示:“国外不看你的牌子,也不看你的销售情况。特别是在欧洲以及北美地区,获得相关的国际认证,对于国内风机及零部件制造商获得国外买家以及投资方的信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方面国内风电企业并未放松。
  
  近日,华锐风电宣布,获得世界权威机构——德国劳埃德船级社(GL)向其SL1500/82风电机组颁发的型式认证证书。这是继2011年10月20日,华锐风电获得劳埃德船级社(GL)首次为中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颁发的风电机组A级设计认证证书之后,再次获得其首次为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颁发的风电机组型式认证证书。
  
  风电产业研究人士表示,对于国内风电企业来说,获得GL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将成为其在海外市场拓展中的重要砝码。华锐风电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此次认证将使华锐风电在技术和质量上的优势更容易得到全球客户的认可,进一步提升华锐风电的竞争力。
  
  出口步伐加快
  
  去年以来,我国风电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太重集团近日宣布:为大唐华创研发的3.6MW风电增速齿轮箱样机已试制成功,并收获了“大订单”,17台3.6MW/60HZ风电增速齿轮箱首次批量出口美国。
  
  金风科技近日也宣布,已与欧洲领先的风电开发商VolkswindUSA达成协议,全资收购其位于美国蒙大拿州Musselshell风电场项目,总容量20MW,项目预计2012年底前完工。至此,金风科技在美洲市场项目数量达到14个。
  
  据悉,2011年金风科技在美国伊利诺伊斯州的ShadyOaks项目、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Adama项目、在澳洲的MortonsLane、厄瓜多尔Villonaco项目、巴基斯坦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截止目前,金风科技在海外市场项目容量已超过300MW,项目足迹分布全球六大洲。
  
  此外,2011年6月,华锐风电与瑞典CRCVindkraftAB(CRC风电有限公司)签署了两台3MW风机的采购合同。这也是中国风机第一次进入瑞典市场;9月,华锐风电又与巴西当地电力开发公司Desenvix签署合同,将为位于巴西Sergipe地区的一个34.5MW风电场提供23套SL1500/82风电机组。
  
  施鹏飞表示,在国内装机容量短期内不可能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企业走出去,一方面可以释放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投资并购,得到国外的先进技术。他建议:“有实力的企业应该着眼国际。”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