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玩具正文

成本高企倒逼东莞毛绒玩具厂“去制造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26 浏览次数:93
成本高企倒逼东莞毛绒玩具厂“去制造化”   东莞这些小玩具厂商们,从代工角色变身贸易商,一场被动的“去制造化”正在悄然拉开。但这模式还能走多久,没有答案。
  
  优质订单争夺激烈
  
  这段时间,对莫飞来说,已没有了工作日和周末之分。“现在是圣诞订单的接单高峰期。”莫飞说,按照往年规律,玩具企业五六月份接单,七八月份交货,9月份货物通过海运要逗留1个多月甚至更长。因此,最终货物到达欧美市场已是10月份,此时欧美货架正好提前两个月上架圣诞玩具。这也意味着,东莞的圣诞订单在上半年必须接单完毕,错失良机,将颗粒无收。
  
  正是在这样的惯例下,为获得订单,莫飞这段时间费尽了周折。“并非没有订单,订单多,但优质的稀缺。”莫飞说,欧美订单在市场上大致分为三类:提价的订单、保持原有价格的订单和降价的订单。其中,当然要以保持原有价格的订单数量最为庞大,而最为优质的提价订单则成了玩具企业争夺的关键。
  
  一场异于往年的订单抢夺战已悄然响起。6月初,为了得到优质的订单,莫飞不得不通过多重关系,联系上香港的玩具下单企业,并与他们商谈合作事宜。至于公关应酬花费,当然已不在话下。
  
  卓毅玩具公司总经理赵亮,对这种“硝烟弥漫”感同身受。
  
  “还在路上。”当记者试图与其取得联系时,赵亮说这两天都在外面,有时市内,有时市外,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庞杂的关系网,找到可盈利的目标订单。
  
  记者在茶山走访时,询问多家毛绒玩具企业,得到的答案多是负责人在外面,忙于订单洽谈,近期很少在公司露面。
  
  业内人士介绍说,茶山是毛绒玩具产业的集中地,大大小小的超过100家。而其中,几乎以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为主,人员规模超过200人的企业屈指可数。因此,订单的优劣将决定这些企业年内的生存。
  
  成本上升出现叠加效应
  
  经过激烈的争夺,6月中旬,莫飞最终接到了几笔数量可观的圣诞订单。但他似乎并没多少兴奋。
  
  “这些订单就是些没有提价的订单,价格和去年一样。”莫飞接到的几笔“圣诞老人”玩具订单,每个玩具和去年同期一样,还是19元。可是,一年后的今天,这款玩具的生产成本已上涨了好几倍。
  
  莫飞介绍说,毛绒玩具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所需原材料有布料和棉花,半年之内,布料价格每码就涨了5角,棉花每斤涨了1元。具体到每个“圣诞老人”玩具上,直接成本从去年的15元涨到了17元。
  
  “从盈利角度来看,除了直接成本还包括房屋租金、设备折旧等成本,这样下来,每个玩具必须赚3元才能盈利。没有提价的单,我们只能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既然不赚钱,为何还要勉强接单呢?莫飞说,前期已经投入,不接单其他事务仍然照常运营,亏损可能更为严重。因此,只有硬着头皮想办法。
  
  而对诚佳玩具厂的周经理来说,除了原材料价格高涨外,人工价格也让他倍感棘手。“一方面是人工短缺,另一方面是价格高企。”周经理说,茶山卢边村的人工市场现在异常火爆,人工短缺导致人力费上涨,而人力费上涨又加快了人工对价格的预期。如此循环,现在一个成熟工人每月的人工支出都超过了3000元。这个水平要比去年同期高出五分之一。
  
  “工人们已不安分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他们临时地在多个工厂走动,以此提高自己的收入。当然,因为人工成本高,工厂也乐于请临时工,而非长期供职于工厂的工人。”周经理说。
  
  倒逼的“去制造化”
  
  玩具生产成本高企已是不争的事实。
  
  东莞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祥佑说,相对于电子玩具、塑胶玩具等有一定高科技含量,毛绒玩具的劳动密集型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毛绒玩具对成本更为敏感。
  
  莫飞深谙此理,他认为原料和人民币升值大势改变不了,唯一可以调整“只有在人工环节”。莫飞说,当年玩具产业从香港等地转移到东莞,正是看中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而当前,内地的人工成本相对于东莞也有差价空间。
  
  “茶山玩具企业员工平均工资在每月2000元以上,内地则平均要低300多元。这300多元就有文章可做。”莫飞5月份接到圣诞订单后,就交给江西某地级市的一家加工厂代工。一些非圣诞玩具,则转发给湖北的一家玩具代工厂代工。如此算下来,以一个“圣诞老人”玩具为例,除去东莞与内地间的运输等花费外,其人工成本仍将降低1元。按照订单给出的价格与成本对比,此单圣诞订单才有利可图。
  
  制造环节转移到内地,东莞工厂的角色也发生着微妙变化。去年底,龙之美玩具公司从常平迁到茶山,莫飞舍弃了工厂,而选择在一间简单宁静的写字楼办公。“我们接单并转单后,在茶山采购好所需原材料,运输到内地;另一方面,我们在接单后也要从事玩具设计工作,将样品给海外订单客户。”
  
  代工部分,龙之美已把制造环节交到了千里之外的内地。实际上,莫飞所在毛绒玩具圈里,其他熟人也尝试把今年的圣诞订单、其他订单转发内地。诚佳玩具厂尝试了将其部分订单发回四川的老家。周经理认为,相较于将工厂搬迁到内地,受制于原材料采购、信息闭塞等因素影响,将订单发回内地代工,或许是较好的选择。
  
  与莫飞一样,诚佳玩具厂也在生产环节削减人工成本,其去年工厂工人最高峰时接近200人,目前只有80人左右。80人除了日常的接单事务外,还负责玩具成品的部分外皮处理工作。
  
  并非所有订单都可转发赚差价
  
  观察人士认为,相对于龙昌国际等知名大型玩具企业主动“去制造化”不同,这些中小型毛绒玩具企业的“去制造化”多少有些无奈。
  
  这股日渐兴起的代工厂“去制造化”而变身贸易商的模式,究竟能适应多久?
  
  陈祥佑认为,这只是短期的在市场急剧变化下,企业求生存的选择。这种模式必然会受到多种风险因素影响。“比如,内地代工厂的资质问题。一些内地工厂可能因为人员管理不善而压货,或者在质量上不过关,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前方的东莞企业的交货时机。”
  
  诚佳玩具厂的周经理也同样有自己的困惑。“并非所有的订单都能通过内地与沿海的人工差价而获利。一旦所接订单产品体积大、交货时间短,这都会增加影响代工玩具的运输以及送货时效。但目前,我们仍会按照市场指挥棒向内地转移订单。”
  
  事实是,订单资源总是有限的,在市场上存在的玩具企业总会想方设法接单。至于接单后的盈利模式,企业总会有自己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也好,打造自己的品牌也好,找内地企业代工也好,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同盈利方式,不要盲目跟风。”陈祥佑说。
  
  “接单→加工→出货→交钱”这一传统盈利模式,在茶山镇星罗棋布的上百家玩具厂内高速运转了多年。然而,伴随着今年经济领域多重因素叠加效应,这一模式正发生着转变。
  
  “外贸订单的价格几乎没有任何涨幅,但国内的成本却在飞涨。”龙之美玩具公司总经理莫飞对此感受颇为深刻。如今,他的公司已并非单纯的代工厂,反而更具有了贸易商的特质。
  
  记者连日走访茶山镇发现,为了获取利润,这些毛绒玩具企业纷纷缩减人员规模,将其接到的外单,向成本更为低廉的内地转发,从而从中获取微薄的中间利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